战舰少女u47(历史上有哪些战列舰死于被潜艇偷袭)
资讯
2024-06-26
341
1. 战舰少女u47,历史上有哪些战列舰死于被潜艇偷袭?
被潜艇打死的战列舰数下来其实挺不少
皇家海军凯旋号(HMS Triumph),1915年5月25日,死于U-21
皇家海军庄严号(HMS Majestic),1915年5月27日,死于U-21
皇家海军可怖号(HMS Formidable),1915年1月1日,死于U-24
皇家海军康沃利斯号(HMS Cornwallis),1917年1月9日,死于U-32
皇家海军不列颠尼亚号(HMS Britannia),1918年11月9日死于UB-50
法国海军絮弗仑号(Suffren),1916年11月26日,死于U-52
意大利海军雷吉纳.玛格丽塔号(Regina Margherita),1916年12月11日,死于UC-14所布水雷
以上为一战死于潜艇的前无畏战列舰
以下为二战死于潜艇的战列舰
英国皇家海军巴勒姆号(HMS Barham),1941年11月25日,死于U-331
皇家橡树号(HMS Royal Oak),1939年10月14日,死于U-47
日本海军 金刚号(Kongo),1944年11月21日,死于海狮号(USS Sealion)
2. 一战德国潜艇唯一一次对美国本土作战为何变成一场笑话?
U-156在1918年7月22日袭击马萨诸塞州奥尔良市的行动怎么就成笑话了?这场作战U-156毫发未伤,而美国本土遭到了自1848年美墨战争后第一次炮击,而且被击沉了一艘拖船和四艘驳船,而之后美国海航的追击也未能取得战果,怎么看德国人都获得了成功。去过放大到U-156整个美洲海岸的行动的话,如果不是U-156在返航时在最后一道水雷封锁线失踪,那这次行动可以说非常成功了。
U-155号,与U-156同属U-151级
U-156属于U-151级远洋潜艇,水面排水量1512吨,水下排水量1875吨,水面最大航速12.4节,续航力25000海里@5.5节,装备2具艇首50cm鱼雷发射管,备雷18枚,2门15cm主炮和2门8.8cm副炮,定员6名军官,50名水兵,隶属巡洋潜艇支队(U-Kreuzer Flotilla),1918年6月15日,U-156携是77名乘员出动,开始其第二次战斗巡航,6月26日,该艇击沉英国货轮Tortuguero号(4175吨),7月抵达纽约港外海,在长岛南侧航道布设了多枚水雷,7月7日,击沉挪威籍帆船Marosa(1987吨),7月8日,击沉挪威籍货轮Manx King(1729吨),7月19日,美国装甲巡洋舰圣迭戈号(USS San Diego,ACR-6,前加利福尼亚号,13680吨)触雷沉没,可以说在袭击奥尔良之前,U-156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圣迭戈号装甲巡洋舰(原加利福尼亚号)也是U-156的牺牲品
7月21日晨,U-156在科德角附近浮出水面,对奥尔良镇进行炮击,此时路过的Perth Amboy号拖船(435吨)及其拖带的4艘驳船(527吨,934吨,680吨,830吨)也成为炮击目标,炮击结果Perth Amboy号被摧毁,4艘驳船全部被击沉,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倒是打到岸上的炮弹都落到镇外沼泽和海滩,没有造成损失。U-156炮击奥尔良镇后,附近美国海军查塔姆航空站排出9架寇蒂斯HS-1和寇蒂斯R-9水上飞机追击U-156,但是投下的炸弹无一命中,U-156从容逃脱,但这也是美国海军航空兵第一次对潜艇攻击行动。
HS-1L水上飞机
R-9水上轰炸机
炮击奥尔良后,U-156继续在美洲海岸大开杀戒,击沉4艘千吨以上货轮(1586吨,4139吨,3031吨,4868吨),以及几十艘渔船和小型货船,但是9月25-26日,已经即将返回基地的U-156并没有按计划在通过英国和挪威之间的北部雷区封锁线之后向总部发报联络,经战后研判,该艇可能在通过封锁线时触雷,无人生还。如果不考虑该艇在返程最后一段失踪的话,U-156的美洲之行给协约国造成了惨重损失,何来笑话一说?
3. 丘吉尔宣称皇家橡树号战列舰是因为锅炉爆炸自行沉没的?
皇家橡树号的确是被德国潜艇炸沉的,希特勒可是称赞这次奇袭斯卡帕湾的作战行动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作战时上最引以为豪的战绩”的,10月17日U47潜艇回家(威廉港)时可是受到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以及潜艇部队总司令邓尼茨少将的亲自接风,之后更是乘坐希特勒的专机前往柏林接受嘉奖。
(你们都是帝国的勇士)
(希特勒:我要给予你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荣耀)
10月13日夜,海军上尉普里恩指挥潜艇悄悄沿着英吉利海峡曲曲折折的海岸线顺着斯卡帕湾的潮水前进,利用北海的夜色躲过英国沿海反潜部队的警戒,最终成功潜入到了斯卡帕湾深处,普里恩发现了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在凌晨1时先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一枚命中了战列舰。
普里恩吓得转身就跑,然而过分自信的英军并没有派出战舰进行追杀,因为他们不敢相信德国人敢潜到这里来,普里恩决定再偷一次塔。这下子第二波攻击的3枚鱼雷就要了皇家橡树号的老命了。
4. 二战期间各国发展武器注重哪些方面的功能?
这架叫做“FIFI”的B29战略轰炸机,是目前世界唯二可以良好飞行的B29,美国几位老飞机制造技师发现它时已经破败不堪了…他们花费了10年时间才将它修复重返蓝天,也延续了B29战略轰炸机的一代传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机械化的战争,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较早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一次“大考”,就是检验这些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国民素质)、工业制造能力和产能…实事求是的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是工业国家发动的,而半工业化国家、农业国家只是被动的参战。在主要参战国当中也是根据自身状况来发展武器装备的,美国由于本土远离东西两个战场,工农业生产没有受到破坏,未参战之前接收了很多流亡到美国的各类学科科学家,使得美国的总体科技实力在当时首屈一指!并且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成为世界上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在有经济实力和大批技术人才的基础上,美国的武器装备水平在二战期间就是“高精尖”,特别是航空制造工业!美军在二战期间生产的:B17/24/29三型战略轰炸机的总数量超过了5万架左右!特别是B29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增压机身设计,使得飞机飞行高度超过了10000米!还采用了遥控式机枪塔、最早期的火控计算机…等先进设计和电子装置,成为名符其实的“空中堡垒”…也正是美国航空业的发达、产能强大使得盟国获得了“制空权” 这样有利的优势,对轴心国的陆地/海上目标进行快速突击…直至空投原子弹降伏日本,总体来说美国在二战期间特别是飞机制造方面突出了性能先进,敢于大胆使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二战期间苏联最响当当的武器就是T34坦克!也是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T34比较完美的平衡了:动力、火力、装甲防护三者之间的矛盾,并且制造工序流程要少于当时的德制、美制坦克,这样会缩短制造时间,降低了制造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更有利于大规模制造!T34坦克首次使用大马力柴油机,在吨/功率上高于其它型号的坦克,并且柴油机环境适应性好,易燃易爆性低于汽油机坦克。虽然T34的整体性能并不如德制坦克,但是由于产量大这样的特点在“钢铁洪流”的对抗当中淹没德国的“动物园”野兽。著名的PPS系列冲锋枪,是苏联结合自己的工业能力设计出来的一种连未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兵都能使用的一种武器,二战初期由于苏联统帅部指挥失当,造成了大量的兵员和技术装备的损失!为了能让后续新兵可以快速投入到战场,所使用的武器必须要简单、可靠、耐用…新兵们拿着它们会上子弹、会开枪就行,不要精确瞄准,就是往对方身上“泼子弹”,一个弹鼓消灭两三敌人就是胜利!
总体来说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武器装备制造力求简单可靠,便于大规模制造和大规模使用,不要求有过高的技术,苏联人认为大战期间武器装备从出厂到士兵手里最多也就十几个小时的战斗时间,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击毁或者损坏,不必用太好的材料和过于苛刻的加工要求…这种武器装备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水平也延续到了二战以后苏军的武装装备,所以AK47突击步枪虽然有各种可靠的理由,但是它被认为是“低技术”部队所使用的武器。大名鼎鼎的U47潜艇!击沉了“皇家橡树”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是最牛的武器!德国潜艇的型号很多,从Ⅱ型开始→XXⅢ型八九个型号之多,水下排水量也从300吨~1800吨,从近海潜艇到远洋潜艇都有,这些潜艇确实在二战期间德国海军处在绝对劣势的条件下,打得盟军胆战心惊!由于德国在二战期间科技水平很高在潜艇制造方面要比其它国家略强一些,二战期间一共建造了多达1100艘各种型号的潜艇,采用了先进的焊接技术和分段建造船台合拢这样的快速建造方式,甚至一个船台一个月就制造了三艘潜艇这样的惊人速度!这个速度只有美国的“自由轮”和“胜利轮”的建造速度才能相比。二战期间最牛的“虎王”坦克,为了强化装甲防护能力,总重量达到了骇人的70吨!就连现在的“豹2”、M1A2都没达到这个重量。德国装甲兵在二战期间确实非常强悍,坦克的质量也最佳,这也和德国的工业产能有关,德国本质上来说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战时非常容易受到战略物质的封锁,所以德国变着法使用各种替代品,比如:人造黄油、人造蜂蜜、人造咖啡…这类的食品的替代品,甚至发明了“煤变油”这样的复杂工艺,可问题到了武器装备的制造就不能搞替代了,比数量又比不过美国和苏联,只好在质量是“情益求精”压倒对方,恨不得以一敌十!但树敌太多,包括人力资源在内都过于贫乏,有限的质量优势最后仍然被数量优势所吞没!奇葩的日本94式超轻型坦克,这是“诺门坎战役”之后,苏军检查这种“豆坦克”的场面,与旁边的轿车相比,这坦克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苏军牛高马大的身材都进不去坦克的内部。
日本是比德国更缺乏资源的国家,也正是人口太多没有资源才发动侵略战争,但当时日本的最高工业产能也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在武器装备制造上出现了陆军和海军之间争夺资源的极大矛盾,海军方面认为自己将来要与“英美鬼畜”争夺制海权,战舰制造上要压过英美,就必须使用更多更好的资源才行!否则战舰水平低劣也就没法去抗衡了,而“陆军马鹿”要面对的对手都是亚洲的农业国家,这些国家没有多少工业,根本不能与日本相提并论,所以陆军装备比这些国家强一点就行…。据说大和号的木制甲板用的都是上好的缅甸柚木,砸锅卖铁打造出来的“联合舰队”在美国的工业产能面前不值一提。
日本的军国主义头目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也就把有限的资源转向了海军方面,就形成了日本战舰的制造水平和排水量与“美英”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相比较没有多少劣势,甚至战争初期还占了上风,而陆军装备则是能省则省,所以我们看见了“豆坦克”这样的玩具,可是没看到日寇在二战期间装备冲锋枪这类的速射自动武器,有资料显示日本在1937→1945年制造了22亿发各种口径的子弹,而美国从1942→1945年制造了110亿发子弹,不但自己使用还支援其它盟国…这样巨大的产能差距日本是必然战败的!
总体来说,二战期间各参战国都是结合自己资源的掌握量来制造武器装备,美苏这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充沛的国家在武器装备上不求过高的技术指标,与轴心国特别是德国没有形成代差劣势就可以了,并且利用强大的产能优势最后压垮了德日意法西斯。
5. 在历史上重巡洋舰能否发射鱼雷击沉战列舰?
以二战期间的情况来说,只要能有效命中,能让发射者能不被捶死,任何平台发射的鱼雷,都对任何舰船有重大威胁。
问题出在这个“有效命中”和“不被捶死”上。
重巡洋舰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它不是一种主力舰(capital ship),在装甲、火炮和吨位上,它都比不上主力舰。重巡洋舰不是被设计来对抗主力舰的。
要想让重巡洋舰有机会对主力舰发射鱼雷,也是有办法的。实际上多数参与二战的海军已经这么做了:把重巡编进舰队里,参与水面行动。
但是等等,要组建舰队,不就需要其他种类的舰船了吗?
我们一定要理解一件事:一支海军的存在,不是舰船的简单叠加,而是一整个体系的运作。如果使用得当,重巡洋舰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船,其优势在于远洋航行、护送、护航,在舰队中保护大型舰船,在舰队作战中支持舰队,有必要/有机会时直接攻击敌舰。这是重巡洋舰有效率的使用方法。
知道什么使用方法很没效率吗?拿重巡洋舰往战列舰脸上冲,试图在被集火之前打出鱼雷命中。这种做法就很没效率。
一个很好的重巡洋舰作战的例子,就是俾斯麦号的最后一战。虽说皇家海军是在以多打少,但是思路和战术就在那里:
在俾斯麦号击沉了胡德之后,皇家海军调集了区域内几乎全部兵力,前去围捕。在之后漫长的追逐战中,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搜索和追踪俾斯麦号,其实一度跟丢。但是英国方的破译者成功破译了部分德国通讯,得知俾斯麦号要求德国空军掩护自己的撤退。在和纳粹占领区抵抗组织联系之后,英国人确认德国飞机确实向附近的机场移动,因此找到了俾斯麦。在此期间,和俾斯麦遭遇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遭到了炮击,但明智地选择了拉烟撤退,汇报情况。
然后就是舰队的行动。在皇家方舟号航母发动的多次鱼雷机攻击下,俾斯麦号终于被打瘸。为了对抗鱼雷机而进行剧烈机动的俾斯麦号,除了被鱼雷击中之外,也因为过于猛烈的机动而受损。
在俾斯麦无法机动之后,出场的就是英方主力舰罗德尼和乔治五世。在舰炮交火中,罗德尼受损,但仅仅是受损,没有失去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转向不受控制,俾斯麦越来越难以瞄准英舰。
随着双方越来越接近,巡洋舰终于可以加入战斗了。诺福特和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开始用主炮射击。罗德尼的炮击进一步损毁了俾斯麦号,并杀死了大量船员。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多塞特郡号在很近的距离上发射三枚鱼雷,命中两枚,大大加速了俾斯麦号的沉没。
所以说,海战不是一堆船和一堆船在打,而是一支海军和另一支海军的较量,是国家和国家的对抗。碰到打不过的对手,多几艘重巡也没用。
而且任何的舰船,都要在其被设计时考虑到的体系框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重巡洋舰的设计目的,根本就不是在二战的舰队对抗中担任主力。它们对舰队来说是价值巨大的,但是拿它们来干不适合它们的工作,既浪费它们的能力,也会毁掉这件工作。
再回答题主的另一个问题:“酸素鱼雷”其实是日语,翻译成中文其实是“氧气鱼雷”。
6. 中国能造万吨潜艇吗?
在水面上航行的万吨轮船看起来都非常庞大,人在万吨巨轮的边上对比就会很小。
如果一个潜艇能够做到水下排水量1万吨,那也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说能够制造万吨级别的潜艇,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
在所有的潜艇中,核潜艇的吨位最大,因为核反应堆的体积就非常大,而且在反应堆周围还需要铅等屏蔽材料。
核潜艇可以在水面下长时间巡航,携带的武器也很多,通常都比常规潜艇要大一倍以上。
在核潜艇中,发射战略导弹的核潜艇又是最大的。因为战略导弹核潜艇上不仅要有核潜艇上的所有装备,包括用于自卫的鱼雷,还要背着12~24个导弹舱。
目前水下排水量最大的核潜艇是俄罗斯的北风之神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24,000吨。
第二大的核潜艇是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18,750吨。
能够制造潜艇的国家,除了中、美、俄、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外,在亚洲还有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土耳其和伊朗;在欧洲有瑞典、挪威、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希腊、克罗地亚;在南美洲只有一个巴西,而且是在2018年才完成第1艘潜艇的制造。
在以上国家中,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能够制造大型核潜艇。
潜艇要做大是有相当的门槛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门槛就是耐压壳的质量要过关,能够承受住很高的水压力。
很多人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制造材料,其实材料的强度只是制约因素之一,因为这和潜水艇耐压壳在高压下的受力性能有关。
潜艇外壳和锅炉外壳都属于压力容器,但是潜艇的耐压壳受从外向内的水压,受力条件比锅炉要复杂。
锅炉的耐压壳受到水蒸气由内向外的压力,材料属于处于受拉状态,是否破坏只取决于材料的强度。
但是潜艇的耐压壳不仅取决于材料的强度,还取决于整体的稳定性。
那么什么叫稳定性能?就比如说一根直径两毫米的铁丝,用手施加一个拉力是拉不断的,而且在拉力的作用下,铁丝不会变形。
但是,用压力往中间一挤,铁丝很快就会变弯,破坏了原来笔直的形状,这就是失去稳定性。
高压线使用的铁塔,之所以有这种横七竖八的连接,就是因为如果把这些连接去掉,钢材的强度是够的,但是在压力下它就弯了,弯了就会倒掉。
所以潜艇耐压壳的受力极限,取决于材料强度的同时,还取决于外壳的形状。
因此潜水艇的耐压壳不能做成方的或者是扁的,因为同样的材料做成方的或扁的,在水压下很容易失去稳定被压扁。
使用同样的材料,圆形截面耐压壳,在高压下稳定性最好,下潜程度最深。
但是把一块钢板要弯成圆形,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达到绝对正圆,一定会有一个偏心率,弯曲的半径越大,这个偏心率越难控制。
这就要求潜艇弯板机的精度要非常的高,才能够把耐压壳做的大,才能够制造万吨级潜艇。
理论上说,水下排水量万吨以上的潜艇,耐压壳的内直径都要超过10米。
如果弯板机的精度不能够制造直径是10米的潜艇耐压壳,那么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多个小直径的耐压壳组合起来,制造一个大的潜艇,前苏联的台风级核潜艇就是用这种方法造的。
台风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超过4万吨,但是耐压壳的直径最大只有8米。
台风级潜艇的主体是采用两个8米直径的耐压壳并联,这两个耐压壳中间布置导弹发射井。
但是这样的布置方式,潜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非常低,所以台风级核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肚子里面是带了2万吨海水。所以台风级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如此巨大,却只有20个导弹发射管。
今后核潜艇的发展趋势都是大直径的耐压壳,不会再建造像台风这种小直径耐压壳并联的巨型潜艇。
根据相关资料,我第1艘核潜艇于1968年开工建造,1974年服役。这型核潜艇一般被称为091型水上,排水量4500吨,水下排水量5500吨。
我国的大直径弯板机,在前几年已经获得了突破,按照现在的技术进步程度,中国是应该能建造万吨级的核潜艇的。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战舰少女u47,历史上有哪些战列舰死于被潜艇偷袭?
被潜艇打死的战列舰数下来其实挺不少
皇家海军凯旋号(HMS Triumph),1915年5月25日,死于U-21
皇家海军庄严号(HMS Majestic),1915年5月27日,死于U-21
皇家海军可怖号(HMS Formidable),1915年1月1日,死于U-24
皇家海军康沃利斯号(HMS Cornwallis),1917年1月9日,死于U-32
皇家海军不列颠尼亚号(HMS Britannia),1918年11月9日死于UB-50
法国海军絮弗仑号(Suffren),1916年11月26日,死于U-52
意大利海军雷吉纳.玛格丽塔号(Regina Margherita),1916年12月11日,死于UC-14所布水雷
以上为一战死于潜艇的前无畏战列舰
以下为二战死于潜艇的战列舰
英国皇家海军巴勒姆号(HMS Barham),1941年11月25日,死于U-331
皇家橡树号(HMS Royal Oak),1939年10月14日,死于U-47
日本海军 金刚号(Kongo),1944年11月21日,死于海狮号(USS Sealion)
2. 一战德国潜艇唯一一次对美国本土作战为何变成一场笑话?
U-156在1918年7月22日袭击马萨诸塞州奥尔良市的行动怎么就成笑话了?这场作战U-156毫发未伤,而美国本土遭到了自1848年美墨战争后第一次炮击,而且被击沉了一艘拖船和四艘驳船,而之后美国海航的追击也未能取得战果,怎么看德国人都获得了成功。去过放大到U-156整个美洲海岸的行动的话,如果不是U-156在返航时在最后一道水雷封锁线失踪,那这次行动可以说非常成功了。
U-155号,与U-156同属U-151级
U-156属于U-151级远洋潜艇,水面排水量1512吨,水下排水量1875吨,水面最大航速12.4节,续航力25000海里@5.5节,装备2具艇首50cm鱼雷发射管,备雷18枚,2门15cm主炮和2门8.8cm副炮,定员6名军官,50名水兵,隶属巡洋潜艇支队(U-Kreuzer Flotilla),1918年6月15日,U-156携是77名乘员出动,开始其第二次战斗巡航,6月26日,该艇击沉英国货轮Tortuguero号(4175吨),7月抵达纽约港外海,在长岛南侧航道布设了多枚水雷,7月7日,击沉挪威籍帆船Marosa(1987吨),7月8日,击沉挪威籍货轮Manx King(1729吨),7月19日,美国装甲巡洋舰圣迭戈号(USS San Diego,ACR-6,前加利福尼亚号,13680吨)触雷沉没,可以说在袭击奥尔良之前,U-156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圣迭戈号装甲巡洋舰(原加利福尼亚号)也是U-156的牺牲品
7月21日晨,U-156在科德角附近浮出水面,对奥尔良镇进行炮击,此时路过的Perth Amboy号拖船(435吨)及其拖带的4艘驳船(527吨,934吨,680吨,830吨)也成为炮击目标,炮击结果Perth Amboy号被摧毁,4艘驳船全部被击沉,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倒是打到岸上的炮弹都落到镇外沼泽和海滩,没有造成损失。U-156炮击奥尔良镇后,附近美国海军查塔姆航空站排出9架寇蒂斯HS-1和寇蒂斯R-9水上飞机追击U-156,但是投下的炸弹无一命中,U-156从容逃脱,但这也是美国海军航空兵第一次对潜艇攻击行动。
HS-1L水上飞机
R-9水上轰炸机
炮击奥尔良后,U-156继续在美洲海岸大开杀戒,击沉4艘千吨以上货轮(1586吨,4139吨,3031吨,4868吨),以及几十艘渔船和小型货船,但是9月25-26日,已经即将返回基地的U-156并没有按计划在通过英国和挪威之间的北部雷区封锁线之后向总部发报联络,经战后研判,该艇可能在通过封锁线时触雷,无人生还。如果不考虑该艇在返程最后一段失踪的话,U-156的美洲之行给协约国造成了惨重损失,何来笑话一说?
3. 丘吉尔宣称皇家橡树号战列舰是因为锅炉爆炸自行沉没的?
皇家橡树号的确是被德国潜艇炸沉的,希特勒可是称赞这次奇袭斯卡帕湾的作战行动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作战时上最引以为豪的战绩”的,10月17日U47潜艇回家(威廉港)时可是受到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以及潜艇部队总司令邓尼茨少将的亲自接风,之后更是乘坐希特勒的专机前往柏林接受嘉奖。
(你们都是帝国的勇士)
(希特勒:我要给予你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荣耀)
10月13日夜,海军上尉普里恩指挥潜艇悄悄沿着英吉利海峡曲曲折折的海岸线顺着斯卡帕湾的潮水前进,利用北海的夜色躲过英国沿海反潜部队的警戒,最终成功潜入到了斯卡帕湾深处,普里恩发现了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在凌晨1时先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一枚命中了战列舰。
普里恩吓得转身就跑,然而过分自信的英军并没有派出战舰进行追杀,因为他们不敢相信德国人敢潜到这里来,普里恩决定再偷一次塔。这下子第二波攻击的3枚鱼雷就要了皇家橡树号的老命了。
4. 二战期间各国发展武器注重哪些方面的功能?
这架叫做“FIFI”的B29战略轰炸机,是目前世界唯二可以良好飞行的B29,美国几位老飞机制造技师发现它时已经破败不堪了…他们花费了10年时间才将它修复重返蓝天,也延续了B29战略轰炸机的一代传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机械化的战争,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较早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一次“大考”,就是检验这些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国民素质)、工业制造能力和产能…实事求是的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是工业国家发动的,而半工业化国家、农业国家只是被动的参战。在主要参战国当中也是根据自身状况来发展武器装备的,美国由于本土远离东西两个战场,工农业生产没有受到破坏,未参战之前接收了很多流亡到美国的各类学科科学家,使得美国的总体科技实力在当时首屈一指!并且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已经成为世界上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在有经济实力和大批技术人才的基础上,美国的武器装备水平在二战期间就是“高精尖”,特别是航空制造工业!美军在二战期间生产的:B17/24/29三型战略轰炸机的总数量超过了5万架左右!特别是B29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增压机身设计,使得飞机飞行高度超过了10000米!还采用了遥控式机枪塔、最早期的火控计算机…等先进设计和电子装置,成为名符其实的“空中堡垒”…也正是美国航空业的发达、产能强大使得盟国获得了“制空权” 这样有利的优势,对轴心国的陆地/海上目标进行快速突击…直至空投原子弹降伏日本,总体来说美国在二战期间特别是飞机制造方面突出了性能先进,敢于大胆使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二战期间苏联最响当当的武器就是T34坦克!也是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T34比较完美的平衡了:动力、火力、装甲防护三者之间的矛盾,并且制造工序流程要少于当时的德制、美制坦克,这样会缩短制造时间,降低了制造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更有利于大规模制造!T34坦克首次使用大马力柴油机,在吨/功率上高于其它型号的坦克,并且柴油机环境适应性好,易燃易爆性低于汽油机坦克。虽然T34的整体性能并不如德制坦克,但是由于产量大这样的特点在“钢铁洪流”的对抗当中淹没德国的“动物园”野兽。著名的PPS系列冲锋枪,是苏联结合自己的工业能力设计出来的一种连未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兵都能使用的一种武器,二战初期由于苏联统帅部指挥失当,造成了大量的兵员和技术装备的损失!为了能让后续新兵可以快速投入到战场,所使用的武器必须要简单、可靠、耐用…新兵们拿着它们会上子弹、会开枪就行,不要精确瞄准,就是往对方身上“泼子弹”,一个弹鼓消灭两三敌人就是胜利!
总体来说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武器装备制造力求简单可靠,便于大规模制造和大规模使用,不要求有过高的技术,苏联人认为大战期间武器装备从出厂到士兵手里最多也就十几个小时的战斗时间,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击毁或者损坏,不必用太好的材料和过于苛刻的加工要求…这种武器装备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水平也延续到了二战以后苏军的武装装备,所以AK47突击步枪虽然有各种可靠的理由,但是它被认为是“低技术”部队所使用的武器。大名鼎鼎的U47潜艇!击沉了“皇家橡树”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是最牛的武器!德国潜艇的型号很多,从Ⅱ型开始→XXⅢ型八九个型号之多,水下排水量也从300吨~1800吨,从近海潜艇到远洋潜艇都有,这些潜艇确实在二战期间德国海军处在绝对劣势的条件下,打得盟军胆战心惊!由于德国在二战期间科技水平很高在潜艇制造方面要比其它国家略强一些,二战期间一共建造了多达1100艘各种型号的潜艇,采用了先进的焊接技术和分段建造船台合拢这样的快速建造方式,甚至一个船台一个月就制造了三艘潜艇这样的惊人速度!这个速度只有美国的“自由轮”和“胜利轮”的建造速度才能相比。二战期间最牛的“虎王”坦克,为了强化装甲防护能力,总重量达到了骇人的70吨!就连现在的“豹2”、M1A2都没达到这个重量。德国装甲兵在二战期间确实非常强悍,坦克的质量也最佳,这也和德国的工业产能有关,德国本质上来说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战时非常容易受到战略物质的封锁,所以德国变着法使用各种替代品,比如:人造黄油、人造蜂蜜、人造咖啡…这类的食品的替代品,甚至发明了“煤变油”这样的复杂工艺,可问题到了武器装备的制造就不能搞替代了,比数量又比不过美国和苏联,只好在质量是“情益求精”压倒对方,恨不得以一敌十!但树敌太多,包括人力资源在内都过于贫乏,有限的质量优势最后仍然被数量优势所吞没!奇葩的日本94式超轻型坦克,这是“诺门坎战役”之后,苏军检查这种“豆坦克”的场面,与旁边的轿车相比,这坦克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苏军牛高马大的身材都进不去坦克的内部。
日本是比德国更缺乏资源的国家,也正是人口太多没有资源才发动侵略战争,但当时日本的最高工业产能也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在武器装备制造上出现了陆军和海军之间争夺资源的极大矛盾,海军方面认为自己将来要与“英美鬼畜”争夺制海权,战舰制造上要压过英美,就必须使用更多更好的资源才行!否则战舰水平低劣也就没法去抗衡了,而“陆军马鹿”要面对的对手都是亚洲的农业国家,这些国家没有多少工业,根本不能与日本相提并论,所以陆军装备比这些国家强一点就行…。据说大和号的木制甲板用的都是上好的缅甸柚木,砸锅卖铁打造出来的“联合舰队”在美国的工业产能面前不值一提。
日本的军国主义头目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也就把有限的资源转向了海军方面,就形成了日本战舰的制造水平和排水量与“美英”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相比较没有多少劣势,甚至战争初期还占了上风,而陆军装备则是能省则省,所以我们看见了“豆坦克”这样的玩具,可是没看到日寇在二战期间装备冲锋枪这类的速射自动武器,有资料显示日本在1937→1945年制造了22亿发各种口径的子弹,而美国从1942→1945年制造了110亿发子弹,不但自己使用还支援其它盟国…这样巨大的产能差距日本是必然战败的!
总体来说,二战期间各参战国都是结合自己资源的掌握量来制造武器装备,美苏这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充沛的国家在武器装备上不求过高的技术指标,与轴心国特别是德国没有形成代差劣势就可以了,并且利用强大的产能优势最后压垮了德日意法西斯。
5. 在历史上重巡洋舰能否发射鱼雷击沉战列舰?
以二战期间的情况来说,只要能有效命中,能让发射者能不被捶死,任何平台发射的鱼雷,都对任何舰船有重大威胁。
问题出在这个“有效命中”和“不被捶死”上。
重巡洋舰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它不是一种主力舰(capital ship),在装甲、火炮和吨位上,它都比不上主力舰。重巡洋舰不是被设计来对抗主力舰的。
要想让重巡洋舰有机会对主力舰发射鱼雷,也是有办法的。实际上多数参与二战的海军已经这么做了:把重巡编进舰队里,参与水面行动。
但是等等,要组建舰队,不就需要其他种类的舰船了吗?
我们一定要理解一件事:一支海军的存在,不是舰船的简单叠加,而是一整个体系的运作。如果使用得当,重巡洋舰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船,其优势在于远洋航行、护送、护航,在舰队中保护大型舰船,在舰队作战中支持舰队,有必要/有机会时直接攻击敌舰。这是重巡洋舰有效率的使用方法。
知道什么使用方法很没效率吗?拿重巡洋舰往战列舰脸上冲,试图在被集火之前打出鱼雷命中。这种做法就很没效率。
一个很好的重巡洋舰作战的例子,就是俾斯麦号的最后一战。虽说皇家海军是在以多打少,但是思路和战术就在那里:
在俾斯麦号击沉了胡德之后,皇家海军调集了区域内几乎全部兵力,前去围捕。在之后漫长的追逐战中,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搜索和追踪俾斯麦号,其实一度跟丢。但是英国方的破译者成功破译了部分德国通讯,得知俾斯麦号要求德国空军掩护自己的撤退。在和纳粹占领区抵抗组织联系之后,英国人确认德国飞机确实向附近的机场移动,因此找到了俾斯麦。在此期间,和俾斯麦遭遇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遭到了炮击,但明智地选择了拉烟撤退,汇报情况。
然后就是舰队的行动。在皇家方舟号航母发动的多次鱼雷机攻击下,俾斯麦号终于被打瘸。为了对抗鱼雷机而进行剧烈机动的俾斯麦号,除了被鱼雷击中之外,也因为过于猛烈的机动而受损。
在俾斯麦无法机动之后,出场的就是英方主力舰罗德尼和乔治五世。在舰炮交火中,罗德尼受损,但仅仅是受损,没有失去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转向不受控制,俾斯麦越来越难以瞄准英舰。
随着双方越来越接近,巡洋舰终于可以加入战斗了。诺福特和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开始用主炮射击。罗德尼的炮击进一步损毁了俾斯麦号,并杀死了大量船员。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多塞特郡号在很近的距离上发射三枚鱼雷,命中两枚,大大加速了俾斯麦号的沉没。
所以说,海战不是一堆船和一堆船在打,而是一支海军和另一支海军的较量,是国家和国家的对抗。碰到打不过的对手,多几艘重巡也没用。
而且任何的舰船,都要在其被设计时考虑到的体系框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重巡洋舰的设计目的,根本就不是在二战的舰队对抗中担任主力。它们对舰队来说是价值巨大的,但是拿它们来干不适合它们的工作,既浪费它们的能力,也会毁掉这件工作。
再回答题主的另一个问题:“酸素鱼雷”其实是日语,翻译成中文其实是“氧气鱼雷”。
6. 中国能造万吨潜艇吗?
在水面上航行的万吨轮船看起来都非常庞大,人在万吨巨轮的边上对比就会很小。
如果一个潜艇能够做到水下排水量1万吨,那也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说能够制造万吨级别的潜艇,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
在所有的潜艇中,核潜艇的吨位最大,因为核反应堆的体积就非常大,而且在反应堆周围还需要铅等屏蔽材料。
核潜艇可以在水面下长时间巡航,携带的武器也很多,通常都比常规潜艇要大一倍以上。
在核潜艇中,发射战略导弹的核潜艇又是最大的。因为战略导弹核潜艇上不仅要有核潜艇上的所有装备,包括用于自卫的鱼雷,还要背着12~24个导弹舱。
目前水下排水量最大的核潜艇是俄罗斯的北风之神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24,000吨。
第二大的核潜艇是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18,750吨。
能够制造潜艇的国家,除了中、美、俄、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外,在亚洲还有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土耳其和伊朗;在欧洲有瑞典、挪威、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希腊、克罗地亚;在南美洲只有一个巴西,而且是在2018年才完成第1艘潜艇的制造。
在以上国家中,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能够制造大型核潜艇。
潜艇要做大是有相当的门槛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门槛就是耐压壳的质量要过关,能够承受住很高的水压力。
很多人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制造材料,其实材料的强度只是制约因素之一,因为这和潜水艇耐压壳在高压下的受力性能有关。
潜艇外壳和锅炉外壳都属于压力容器,但是潜艇的耐压壳受从外向内的水压,受力条件比锅炉要复杂。
锅炉的耐压壳受到水蒸气由内向外的压力,材料属于处于受拉状态,是否破坏只取决于材料的强度。
但是潜艇的耐压壳不仅取决于材料的强度,还取决于整体的稳定性。
那么什么叫稳定性能?就比如说一根直径两毫米的铁丝,用手施加一个拉力是拉不断的,而且在拉力的作用下,铁丝不会变形。
但是,用压力往中间一挤,铁丝很快就会变弯,破坏了原来笔直的形状,这就是失去稳定性。
高压线使用的铁塔,之所以有这种横七竖八的连接,就是因为如果把这些连接去掉,钢材的强度是够的,但是在压力下它就弯了,弯了就会倒掉。
所以潜艇耐压壳的受力极限,取决于材料强度的同时,还取决于外壳的形状。
因此潜水艇的耐压壳不能做成方的或者是扁的,因为同样的材料做成方的或扁的,在水压下很容易失去稳定被压扁。
使用同样的材料,圆形截面耐压壳,在高压下稳定性最好,下潜程度最深。
但是把一块钢板要弯成圆形,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达到绝对正圆,一定会有一个偏心率,弯曲的半径越大,这个偏心率越难控制。
这就要求潜艇弯板机的精度要非常的高,才能够把耐压壳做的大,才能够制造万吨级潜艇。
理论上说,水下排水量万吨以上的潜艇,耐压壳的内直径都要超过10米。
如果弯板机的精度不能够制造直径是10米的潜艇耐压壳,那么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多个小直径的耐压壳组合起来,制造一个大的潜艇,前苏联的台风级核潜艇就是用这种方法造的。
台风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超过4万吨,但是耐压壳的直径最大只有8米。
台风级潜艇的主体是采用两个8米直径的耐压壳并联,这两个耐压壳中间布置导弹发射井。
但是这样的布置方式,潜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非常低,所以台风级核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肚子里面是带了2万吨海水。所以台风级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如此巨大,却只有20个导弹发射管。
今后核潜艇的发展趋势都是大直径的耐压壳,不会再建造像台风这种小直径耐压壳并联的巨型潜艇。
根据相关资料,我第1艘核潜艇于1968年开工建造,1974年服役。这型核潜艇一般被称为091型水上,排水量4500吨,水下排水量5500吨。
我国的大直径弯板机,在前几年已经获得了突破,按照现在的技术进步程度,中国是应该能建造万吨级的核潜艇的。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